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
龙山文化古城址,位于阳谷县城东20公里景阳冈村一-武松打虎故地。
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吴汝祚考证发现景阳冈是龙山文化遗址。1979年聊城地区文物工作者对遗址进行试掘,在遗址北部清理出龙山文化灰坑1个、春秋墓1座。1994年,聊城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文物勘探队在配合阳谷县景阳冈公园开发工程中发现龙山文化城址,探出城垣中间均有城门。城址平面为舟形,东北西南向,长1150米,宽300 ~ 400米,面积38万平方米。同年底至翌年秋,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和聊城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钻探发掘,发现城中心大、小两个台基。大台基位于城内南部,面积约9万平方米;小台基位于北部,面积约1万平方米,形状、方向与遗址一致。大、小夯土台分上、下两层,下层主要利用纯净黄褐面沙土夯筑,上层为灰花土筑成。夯具分圆棍夯与石器夯,夯窝明显,夯面清楚。
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具有显著的地方特征。陶器中以灰陶为主,黑陶较少,红褐陶占一定比例。纹饰以素面为主,有较多的篮纹、绳纹、方格纹。器型较大,主要有瓮、鼎、鬻、鬲、盆等。小台基上灰坑中发现-些羊、狗头骨及骨架,表明此处进行过祭祀活动。尤其是一具祭祀用的牛骨架,让考古工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据史料记载,这是“五帝”之- -的舜,作为祭祀的典型标志。考古界普遍认为,早在龙山文化时期这里就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传说中黄帝、炎帝、蚩尤,以及舜、禹这些作为古国联盟的盟主,活动区域也大都集中于此。
景阳冈龙山文化城址,被人们视为研究炎、黄、东夷文化的珍贵资料,为我们探窥上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留下了开启之门的钥匙和路径,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1977年12月,该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 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返回
返回首页